2022年CPU天梯图(10月更新)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低功耗cpu天梯 6700 2022年CPU天梯图(10月更新)

2022年CPU天梯图(10月更新)

2024-05-11 15:3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双十一购买前记得先领红包哦~最高22888元

2022笔记本电脑CPU天梯图,笔记本电脑CPU排行,是按照CPU的跑分进行排序,进行综合性能对比。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CPU的性能优劣,方便进行笔记本电脑CPU对比。

2022年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,Intel酷睿12代处理器是单核、多核性能比较强,而AMD锐龙6000系处理器是核显性能、续航能力比较强。生产力用户更偏重多核性能,可以参考综合性能天梯图

游戏用户更偏重单核性能,综合性能天梯图参考意义不大

Intel酷睿12代处理器采用了大小核架构,多核性能暴涨,分为三个系列,“H”系列为标压处理器,搭载在游戏本上,“P”系列为低压处理器,搭载在轻薄本上,而“U”系列则搭载在二合一便携本上。

Intel酷睿12代处理器多核性能提升, 比如i5-1240P处理器,采用4大核8小核架构,12核16线程,不再是挤牙膏,对比上代提升较大。

比如12600KF在天梯图中的排名低于3990X、10980XE等,但是游戏性能比后两者更强

CPU单核性能排行榜参考下面快科技的单核天梯图

13代intel测评解禁后更新天梯图,锐龙7000单核天梯图已更新。

天梯图中5800X3D后面特意标注了(游戏性能),5800X3D的多核性能比5800X没强多少,但是游戏性能属于顶尖级别,所以排名靠前。

单核性能可以参考下方CPU单线程天梯

CPU单线程性能(游戏更吃单核性能):

作者:秋刀鱼半藏(原帖地址)

AMD锐龙6000系处理器架构更新为“Zen3+”,使用6nm工艺,依旧是最高8核16线程,预计2022年下半年会更新Zen4架构。

AMD锐龙6000系处理器主要提升方向就是核显性能,核显架构升级为RDNA2,满血核显性能可超过独显MX 550,可以最高画质玩主流网游,低画质玩大型游戏。

不过满血核显性能只有R9系列、R7-6800H、R7-6800HS、R7-6800U处理器才有,其它型号处理器核显性能被砍半,只有6CU,性能和Intel的96EU核显差不多。

二、2022笔记本电脑处理器选择Intel还是AMD?

2022年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,Intel酷睿12代处理器性能提升较大,全新大小核架构,多核性能暴涨,12代i5-12500H可以打上代i7-11800H。

AMD锐龙6000系处理器核显性能提升巨大,可超过独显MX550,续航能力普遍比Intel酷睿12代处理器要好。

2.1 轻薄本的Intel与AMD处理器怎么选?

(1)预算充足推荐选择搭载R7-6800H的轻薄本,核显采用全新的RDNA2架构,配合高频内存LPDDR5-6400MHz,核显性能可超过独显MX550,可以低画质稳定60帧流畅玩吃鸡、古墓丽影、原神等大型游戏。

来源:zmmoo

(2)对于搭载R5-6600H的轻薄本,性价比不高,对比R7-6800H核显性能被砍半,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,处理器性能、核显性能都与R7-6800H有一定差距。

(3)搭载R7-6800H处理器的轻薄本续航能力普遍表现要比i5-12500H处理器要好。

(4)i5-12500H处理器综合性能与R7-6800H差不多,Intel核显在视频剪辑的时候,支持编解码加速,视频剪辑速度相比AMD有优势,快一点。

(5)高性价比轻薄本推荐

联想Thinkbook14+(预售价5299)

处理器:i5-12500H,核显屏幕:14英寸,2.8K,90hz电池:62Wh,重量:1.4kg

优点:CPU采用全新大小核架构,多核性能暴涨,功耗可达45W。对比同价位配置均衡,表现全能。接口丰富,硬盘支持拓展。搭载最新的LPDDR5内存,可提升部分核显性能。

屏幕素质优秀,采用2.8K高分屏,支持90hz的刷新率,画面显示细腻、顺滑。通过军标测试,售后服务好,支持一年的上门售后。

缺点:内存是板载设计。

(预售价3999)

处理器:R5-5625U,显卡:集显屏幕:14英寸,高色域,400nit,1080p电池:51Wh,重量:1.38kg

优点:处理器功耗可达25W,相比上代性能提升,续航能力比Intel版强。高负载情况下,风扇噪音低,键盘表面温度控制较好,适合办公、PS、玩主流网游之类的使用需求。

机身质感不错,A/C/D面采用金属机身,触感细腻。电池容量相比上代提升,屏幕支持1W超低功耗,400nit高亮度。内存和硬盘支持拓展,接口丰富,同价位较少。售后服务好,支持一年上门售后服务。

缺点:电源键在键盘区域中,容易误触。

联想小新Air14Plus锐龙版(预售价4999)

处理器:R7-6800HS,显卡:Radeon 680M屏幕:14英寸,2.2K,高色域电池:56.5Wh,重量:1.4kg

优点:机身做工相比上代提升,金属机身。性能释放激进,处理器功耗可达35W,推荐R7版本,核显性能强劲,配合高频内存LPDDR5-6000MHz,可超过独显MX550,可以中低画质玩玩大型游戏。

屏幕素质优秀,2K高分屏,雾面屏,屏幕不会反光。接口数量相比上代提升,2A+2C接口日常够用。续航能力强,支持65W的PD快充。

缺点:内存板载设计,拓展性一般。

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(活动价5299)

处理器:R7-6800H,显卡:Radeon 680M屏幕:14英寸,2.1K,高色域

优点:适合荣耀手机用户入手,支持多屏协同功能,可以无缝传输文件、图片等。处理器性能释放激进,散热能力好,CPU功耗可达50W,高负载情况下,风扇噪音和键盘表面温度控制的不错。

配合高频内存,核显性能超过MX550。屏幕素质较好,2K高分屏,画面显示细腻。续航能力好,电池容量高达75Wh。外壳做工和质感不错。

缺点:接口较少,依赖拓展坞。

2.2 游戏本的Intel与AMD处理器怎么选?

(1)在游戏本上,预算充足选择i7-12700H处理器,单核与多核性能领先R7-6800H,大部分创意设计性能表现都比R7-6800H要好。

(2)在散热能力好的游戏本上,配置相同,价格差距300左右,选择Intel处理器游戏本。差价在七八百左右,选择AMD处理器,性价比高一些。

(3)如果游戏本散热能力一般,在低功耗区间,AMD的R7-6800H性能表现反而会更好。而i7-12700H处理器比较吃功耗,散热一般的游戏本,不能完全发挥i7-12700H的性能。

(4)如果游戏本买来只是玩大型3A游戏,大型游戏性能表现瓶颈主要在于显卡,所以同样的显卡,AMD和Intel处理器游戏本,游戏帧数表现差别不大,这时候两款都可以选。

(5)如果游戏本用来玩一些主流网游之类的游戏,比如LOL,DOTA2等,比较吃处理器的单核性能,而Intel酷睿处理器单核性能强,所以选择i5-12500H、i7-12700H处理器,大部分网游帧数会比AMD高一点。

(6)高性价比游戏本推荐

惠普暗影精灵8Pro(预售价6299)

处理器:R7-6800H,显卡:RTX3050屏幕:16.1英寸,高色域,144Hz

优点:入门游戏本性价比不错,运行稳定,显卡功耗95W,满血性能释放,支持独显直连功能。内存和硬盘支持拓展。

机身散热能力不错,在高负载情况下,键盘表面温度控制的比同价位其它竞品好,适合经常用原生键盘打游戏的用户。屏幕支持高色域和144hz高刷新率,玩fps游戏画面显示流畅顺滑。支持100W的PD充电。

缺点:没有独立数字小键盘。

(预售价6799)

处理器:i5-12500H,显卡:RTX3050屏幕:15.6英寸,2.5K,165Hz,高色域

优点:首发价推荐i5-12500H+RTX3050版本,其它版本偏贵。性能释放优秀,双烤成绩45W+95W。高负载的情况下,键盘表面温度控制的不错。适合创作设计或者中低画质玩大型3A游戏。

屏幕素质优秀,采用2K高分屏,支持165hz的刷新率,画面显示细腻,色彩丰富。支持135W的PD充电,同价位较少,提高了移动便携性。

缺点:少了RTX3060版本,可供的选择变少。

戴尔G15(预售价6799)

处理器:i5-12500H,显卡:RTX3050Ti屏幕:15.6英寸,165Hz,高色域

优点:最新Intel酷睿12代i5处理器,4大核+6小核,多核性能暴涨,相比上代提升较大,玩游戏这款CPU性价比高。RTX3050Ti显卡功耗释放最高95W,支持独显直连功能,可以高画质玩网游,中低画质玩大型3A游戏。

高负载情况下,风扇噪音控制的比同价位好,适合玩游戏不喜欢戴耳机的用户选择。屏幕支持165Hz的刷新率和高色域,支持硬件级别防蓝光,保护眼睛视力。搭载最新的DDR5内存,内存支持拓展。

缺点:单M.2硬盘插槽,硬盘拓展性一般。

华硕天选3(预售价6499)

处理器:i5-12500H,显卡:RTX3050屏幕:15.6英寸,1080p,144Hz

优点:锐龙6000系处理器,8核16线程,架构升级为Zen3+。95W的满血显卡性能释放,支持独显直连功能。外观颜值一直不错,机身重量也相对轻薄。

搭载最新的DDR5内存,屏幕支持高色域,和144Gz的高刷,可以创作设计也可玩fps之类的游戏,不过屏幕下巴依旧比较宽。内存、硬盘支持拓展,双PCle4.0。

缺点:上下方向键只有半高大小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